屈原在歌中所咏的“参差”,即别号比竹的排箫,因其形状如凤鸟的翅膀参差不齐,故又名参差,成语“参差不齐”就来自这种乐器的意象。但“参差”究竟何所指,形若何?音如何?汉代石刻、魏晋造像甚至隋唐壁画中尚能见其形,但难闻其声,再往后则是形迹难觅,没有人说得清楚了。清代的时候也有一种号称排箫的乐器出现,但长管在两边,短管在中间,形似双翼,形状与先秦的排箫不合,显然是清人凭着自己的想象制造出来的一个“另类”。曾侯乙墓排箫的出土,使世人终于看到了它本来的面目。两件排箫,正是由参差不齐的13根竹管并列缠缚而成,在未脱水的情况下,其中一件有七八个箫管能够发音,可以听出不是按十二律及其顺序编列,由之构成的音列至少已是六声音阶结构。这种形制的排箫和古壁画、石雕中所见形象一致,并与今天仍在东欧舞台上演奏的排箫相同。中国先秦编管乐器如排箫者有称为“籁”,至今罗马尼亚的排箫名“Nay”可能不无关系,或者东欧的排箫正是由中国传播过去的。就在曾侯乙墓发掘两年后,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又出土了一件石排箫,形制与曾侯乙墓出土的竹排箫完全相同,再一次证明了先秦排箫的形制,廓清了历史迷雾。当世人听到两千多年前的实物吹奏出的乐音,见多识广的音乐界专家大腕如黄翔鹏者亦称赞为“人间的奇迹”。
相关影视:暴虐女人在线观看